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21课“共情—我真的可以懂你吗?”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共情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课。共情是咨询中非常基本的一项技术。之前就听过咨询界的一些说法,很多理论学的好的咨询师,却很难做到好的共情。共情给我的感觉,是态度、技术双向结合的事情。能不能共情到准确的位置上,能不能共情到深处,既取决于咨询师个人对许多事情的容纳程度,也取决于咨询师运用共情的经验,和对来访者到位的理解。

 

周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严谨听话的好孩子般的咨询师,如何共情来访者坏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呢?看上去是很矛盾的,咨询师作为人持有的价值观、态度,和来访者非常对接不上,怎么办呢这是咨询工作中一定会出现的事情。当产生冲突时,咨询师的反移情就出现了,如何带着这个反移情工作呢,去共情来访者?这其实是一门讲究的学问。当然,这与咨询师个人的成长有分不开的关系,但是在这里,周老师也强调了一个基本态度:我愿意努力地靠近和理解你。

 

咨询师尽量不说我理解你,因为你真的很难保证你理解来访者。像小说《套中人》一样,因为持有自己的固执,害怕不确定,拒绝改变,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套在自己的套子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把自己藏在自己的套子一方面又手拿着一个一样的套子去套装别人。我们基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态度、认知,去揣度别人,自认为已经理解了别人,却相去甚远。

 

而承认自己并不理解,但愿意沉下心来去理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个态度,是以来访者为主体,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咨询师的角度理解来访。同时,也需要稍微的跳出来,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整个历程。我们既需要走进来访的内心,又需要走出来,这并不容易。我结合一开始好孩子咨询师例子,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理解自己的反移情,我们知道自己的反移情是怎样的,来源于哪里,那么,我们可以不认同来访者的行为或态度,但是却可以跟随来访者,去理解他的内心体验,知道他的内心体验由来已久且有缘由,基于这些可以接纳。

 

咨询中,咨询师一定会在来访那里遇到阻碍,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可以经历的实在有限,一定有许多理解不了无法想象的事情出现。但因为我们学习过潜意识,学习过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整个过程,就可以知道,所有并不了解的事情背后,一定有潜意识的力量推动,而那之中,也是一个有前因后果的过程。这个态度会促动我们去好奇,好奇可以带动我们理解来访者,从更深的地方去共情Ta

 

从怎样的深度去共情来访者呢?之前提到我们学习过精分理论中有关潜意识和人格形成的部分,在头几次课程中周老师给我们画的三角图示就很重要:需要、防御和恐惧。这个三角框架帮助我们靠近来访者的心理现实。来访者的生命过程中,这三部分一定在和周围环境、关系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工作着。深处的、不可说的、不被来访连贯在一起的种种,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了。这个也是来访者在Ta内心构建起来的庞大图示。

 

之后学习的部分,就是共情的技术了。我们如何共情呢?我们主要分为四部分去讨论:语言层面的共情、历程化的共情、设置界限的共情和提供支持性环境的共情。语言上,我们要表达前文描述的咨询师应该有的态度:当下我不一定理解你,但我愿意努力去理解你。同时,咨询师可以在共情过程中标明来访者表达这些背后的情感,并且询问验证:我好像能感到你的焦虑和……,你是这样的感觉吗?”“这个恐惧这么大,大到你想要离开他……”

 

而历程化的共情,更像是咨询师通过反移情来工作,对咨访关系有一定的敏感,结合来访者早年在关系中得到的内心体验,并觉察来访在咨访关系中对早年体验的重复,可以平行到来访的其他关系中,在现实关系、早年关系和咨访关系之间穿行。比如:是的,你对妈妈既需要又害怕,就像你在咨询室中对我的感觉一样

 

还有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这也是共情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来访者在幼年没有得到很好的倾听和理解,咨询师传递的种种信息如果可以让Ta感觉到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被支持的,也可以在深层感受被理解,这于整个咨询的气氛就已经是整体环境上的共情了。

 

在共情中设置界限这一部分,我的感触也颇深,周老师问,共情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虽然来访者在咨询中会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比如希望咨询师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但是如果咨询师不断的,没有界限地满足来访者这种移情性的愿望,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周老师所说:很多时候过度的满足会阻碍来访的成长。而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体验到的挫折和失望,往往也正是我们要靠近他们的地方。,咨询师过度地满足来访者,是不是也正是咨询师被勾起了反移情,却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咨访关系呢?因为来访者需要咨询师像母亲,咨询师被深深地扰动,就和来访者共谋似的配合这样做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我看到一本书中说的一句话:不管Ta的行为多么离经叛道,话语多么耸人听闻,都不会被它左右,更不会被吓倒。而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处置。我想,那个自己的方式在咨询中,就是我们学习精分专业理论、技术,和咨询师稳定成熟的人格了。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共情也分不同的层次。有甚至没专注倾听的共情,这种共情不但没有效果,有时也会影响到咨访关系,还有咨询师只反映了来访者的表面想法感受,而且反映的并非来访者关键性的感受,再向上,可以准确反映来访者的感受,没有缩减,但到不了深层的地方。而共情的最高层次,是能完全反映来访者的深层内心想法与感觉,这会帮助来访觉察到过去内心无法觉察和无法接受的感受,这是真正的精神分析层面的共情。像是在很深的地方电光火石那一刻的交汇,发生于潜意识层面,潜意识的流动,正是无主题无结构的,这样的流动能被允许、理解,我想本身就是极大的共情了吧。

 

我们从这一次课开始,就进行了真实的咨询模拟阶段,同学们选择自己的咨询师,进行50分钟的咨询,在咨询中更深地理解这一堂课的共情内容。咨询结束,同学们讨论,周老师给我们的呈现,令共情像是一副图景,开始生动和丰富起来。模拟咨询中,我们会看到共情恰到好处时,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发生的种种,但同时,也有一些大家都容易犯的问题。

 

比如周老师在回答同学问题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打井。很多初学的咨询师,在咨询中这里挖一下,感觉挖不下去了,就再换一个地方挖,左试右试。但是比较好的方式是,就着一个井口一直挖下去,才能打出一个漂亮的井,地下之水才能有机会涌现出来。而共情到深处,也是如此吧,那些平日无法见光的感受,被这样深地碰触到了,这样的场景,很值得人向往。

 

共情如此重要,我想,好的共情不是虚无的、空无的、易被忽略回避的泛泛交接与对话,而是人与人之间非常用心的一种链接,真实、有内容、可以被看见。

 

这种链接,实在令人感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